[2017.07.09]小哲谈谈互联网发展拙见
最近面试了很多家公司,自身也一直在互联网思维中汲取营养,加上小哲是个重度的互联网使用者,通过对一系列商业模式或者成功产品的观察,得出了一个对互联网发展的总结,可能有所片面,但目前感觉的确适用于一些现有情况。互联网的发展并不长,至少在中国不长,小哲的成长其实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同步进行的,虽然我接触互联网的时机对中国来说不算早,但比同龄人来说相对还是算超前的,包括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购买域名进行投机。我对互联网的观察之下,得出了一个结论,互联网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向两个根本方向发展,一是便捷便利,二是个性化需求;无论是什么模式或者项目,符合这两点的其中一点都算是跟上了趋势的,如果说只符合其中一点,也很不错了,但如果是完全不符合,那么即使是在当下有市场,那也早晚会被淘汰出局。
有人可能会说价格优势难道不是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吗?小哲的答案是,价格优势只是互联网发展路上的一个垫脚石,而不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关于选择成本、消费心理学等问题,小哲才疏学浅不做探讨,但是可以想一些目前我们使用的场景,如果单纯点餐来说,价格是最最重要的下单指标吗?如果有一个很便宜的APP可以点餐,但是你需要重新下载然后注册再填写送餐地址,还要等待可能不太及时的配送,那么你会选择短期内换平台点餐吗?而且点餐来说,即使是便宜,又能差多少钱呢?再回想下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在网络上选择付费服务了?为了更个性化和便捷的需求,是不是价格不再是那么敏感了?所以,价格只是互联网普及的工具,而不是发展方向,人们如果习惯了手机打车,习惯了租赁单车出行,那么哪怕是价格回归理性,只要没有更便利的方式出现,那么它还是成功的。
那么很明显,小哲认为“产品为王”才是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要达到便捷便利或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企业提供的东西必须是合格的产品,无论通过什么方式方法做运营,最终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而小哲观察到很多创业的企业,由于条件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技术能力或者是没有独特的产品,会优先选择自己擅长的营销手段或者其他社会资源来发展企业,这种方式是对的,但和小米手机一样,在发展擅长部分的同时没有忘记产品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之路会转型到产品为王的策略。
最近几年,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无论是否冠以金融的名号,很多企业的模式都带有多多少少的金融属性,这是因为金融本身作为产品,他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门槛也就低,而金融服务多多少少都有灰色地带,只要有好的营销或者宣传手段,甚至是利用一些社会资源进行包装,能运作起来的也不少;但是小哲观察,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完完全全把自己运作的金融工具或者是平台作为产品进行提升,那么它出问题或者遇到发展瓶颈是必然的,加之金融行业本身就是过热的行业,那么洗牌和换血是迟早的事;当然,很多企业也没能利用自己擅长的领域把商业模式或者是金融模式玩很好,那没到发展产品本身的地步就已经举步维艰了。
说到平台,很多企业其实想打造自己的平台,这种商业模式其实是靠谱的,平台化是互联网走向现在之前提到的便捷便利或者个性化需求的道路,但是往往一些企业对平台本身没有像对待产品一样去开发和维护,也许是技术能力有限,也许是根本没把平台当成产品对待;小哲举个例子,大多数的企业做平台,构建出了想要的功能,搭建了不错的平台操作逻辑,然后就完事了,大多数的时间是去做平台的推广和活动。所以很多创业公司认为自己独特的模式让开发公司做个在线系统实现一些功能就完事了,本质是企业就是一家营销企业了。那么问题就来了,平台做为企业唯一的产品,如何给企业自己提高效率,比如对接财务对接业务员,企业觉得前期不需要。平台操作起来是否真正快捷便利,企业不会真正去考虑,因为新产品是否方便是不会等到客户反馈这一步的,用户觉得不好根本懒得反馈给你。还有等等问题,小哲不一一举例了,但需要一提的是,很多公司在创业开始的时候,没有考虑我说的这些问题,认为平台完成了就可以运营了,想简单了。那么后面就复杂和纠结了,到了风口浪尖的时候,企业怎么选择成了很大的问题,小哲不才,如果换做是我站在这个位置考虑,也难以做判断了。如果平台已经马马虎虎的维系了一年,企业到底是投入力量把平台进行升级把产品做优质,还是继续加把劲做营销或者推广活动,这个问题就很难了。因为平台本身有问题,推广难以达到效果,而投入产品的优化也不必然会导致推广就有效果,整个企业的发展直接遇到瓶颈,想使力无处使的地步了。
总结下来,小哲认为认认真真做产品才是想做互联网的企业发展的重点,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便捷性和个性化,自己认为的可不行,市场认可的才是真正的成功。